2016年12月21日 星期三

食在健康 食在營養 國民健康署首度合作 連鎖超商、早餐及速食店推出「天天聰明選 健康有朝氣」活力早餐

均衡多樣化的健康飲食型態使人保持健康活力,有助於降低肥胖及預防慢性疾病如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健康營養的早餐更從早啟動一天活力的泉源,從早晨注入滿滿的精神與專注力;依據國民健康署102-104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我國7-12歲國小學童的早餐外食比率為69.5%、13-15歲國中生為77.5%、16-18歲高中生為77.9%、19歲以上成人則為59.9%,可見早餐外食的情況相當普遍;一般常見的早餐購買地點包括超商、早餐店及速食店,國民健康署為建構營養、均衡的健康飲食支持性環境,特地結合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地方政府衛生局(所)與教育局(處)推動「校園周邊健康飲食輔導示範計畫」,輔導校園周邊500公尺之店家開發健康早餐及飲品,方便學生選購;國民健康署王英偉署長說明105年開始首度結合全國性連鎖業者共計16家響應參與,由專業營養師協助輔導連鎖超商、早餐業及速食業者,計算販售餐食的份量及熱量,並運用少加工、多蔬果食材原則,設計推出「天天聰明選 健康有朝氣」活力早餐;另號召連鎖飲料業者響應「新減糖運動」,期帶動產業健康化的連鎖效應,建構營養、均衡的綠色飲食環境。

2016年12月16日 星期五

別排銀行了!健保增4行動支付 繳卡費只要「滑一下」

為提供民眾更多元的繳納健保費,中央健保署除提供傳統金融機構帳戶轉帳代繳、金融機構臨櫃繳費、自動櫃員機、便利商店繳費等繳費管道外,近年隨著網際網路的便利性,陸續增設網路銀行ATM、活期帳戶、信用卡及「健保快易通」APP等4項行動支付管道,讓民眾不必出門,一指就能完成繳費的動作。 


健保署指出,根據最新統計,目前各投保單位或被保險人繳交健保費的途徑,仍以至金融機構臨櫃繳款占大宗,占所有繳費金額的66.7%,其次則是約定轉帳扣款,占28.54%。


健保署表示,最簡便的繳費方式是透過銀行、信用合作社及農(漁)會信用部轉帳扣繳健保費,不須負擔額外的手續費,也不用擔心忘記繳納、出國旅遊或地址遷移而延遲繳納健保費所產生之滯納金問題,也可節省往返銀行臨櫃繳納的時間。


健保署建議,公司行號或在鄉鎮市區公所加保的民眾,可至全國代收全民健保保險費之銀行、信用合作社等金融機構,填寫「新增(註銷)委託轉帳代繳全民健康保險費約定書」,或上網至該署網站,下載列印「委託轉帳代繳全民健康保險費約定書」,再攜帶存款人帳戶印鑑、存摺、身分證,洽各地代收健保費之金融機構或健保署各分區業務組服務中心,辦理帳戶自動扣繳健保費。


除了轉帳扣繳健保費之外,隨著智慧型手機日漸普及,民眾也可下載「健保快易通」APP,透過「行動櫃檯」即可隨時掌握個人保費繳交狀況,並輕鬆快速上線立刻繳款。

文章來源:別排銀行了!健保增4行動支付 繳卡費只要「滑一下」

2016年12月6日 星期二

睜大眼睛看標示!醫師:優酪乳這樣喝做好體內環保

【早安健康/夏爾診所林明毅醫師】

想做好體內環保,林明毅醫師建議民眾除了平常需作息正常、均衡飲食、多吃蔬果、多運動外,也建議可以搭配喝成分簡單的優酪乳作保養。


林明毅醫師說,優酪乳中含有「乳酸菌」,有助體內菌叢生態的平衡,相較牛奶,其中的營養素更利於人體吸收,不過坊間有許多優酪乳,會添加香料、色素等食品添加物,多數添加物屬於人工製造非天然,若長期攝取對於身體而言都是「負擔」。林明毅醫師說,雖然優酪乳使用食品添加物相當普遍且為國家認可,在不過量食用的情況下,均不至於會對身體造成損害,但如果減少攝取,能避免造成身體負擔,所以挑選時一定要「睜大眼睛」看清楚標示,選擇相較起來成分簡單的優酪乳飲用。

2016年11月30日 星期三

打完為止! 12月起開放「全民」施打公費流感疫苗

今年公費流感疫苗600萬劑自10月開打至11/27,接種數已經超過522萬劑,整體疫苗使用率已逾87%。由於接種流感疫苗後至少需2週才會產生足夠保護力,為趕在流感流行前發揮最大防護,疾管署今(29)日宣佈自12/1起公費流感疫苗接種對象將擴大為「全國民眾」,公費流感抗病毒藥劑也增加「家人/同事/同班同學有類流感發病者」。


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12/1開放全民接種後,依目前疫苗使用率估計,1-2週內部分縣市疫苗將陸續用完。此外,疾管署目前已配置公費流感抗病毒藥劑包括瑞樂沙及克流感至全國3千多家合約院所,凡經醫師臨床判斷判定符合公費使用條件者,不須快篩,均可依規定使用公費流感抗病毒藥劑。


2016年11月23日 星期三

單週通報20例!諾羅病毒天冷發威 「這3時期」最危險

記者嚴云岑/台北報導 

國內近期發生多起腹瀉群聚事件,以諾羅病毒感染為主,近一個月共通報47起腹瀉群聚事件,28起檢驗陽性,其中26起與諾羅病毒相關。疾管署表示,諾羅病毒易在冷天發威,中秋節過後、冬天、農曆春節期間都是好發期,提醒民眾應注意個人及飲食衛生,學校及餐飲業應加強管理防治,防範疫情發生。


疾管署疫情中心主任劉定萍指出,近期腹瀉群聚事件發生場所以校園為主,約占61%;其次為餐飲旅宿業約25%,其餘分別發生在醫院、人口密集機構、家庭或補習班等機構場所。


上週急診急性腹瀉監測資料顯示,7至12歲及13至18歲學生族群每萬人口就診率分別為2.72、2.08,均較前一週2.29、1.83上升。此外,上週諾羅病毒通報超過20起,比起夏天一週不到5起多出4倍。


劉定萍說,諾羅病毒群聚事件常透過糞口途徑傳染,傳染途徑包含未保持良好之衛生習慣、和患者密切接觸、接觸或食用患者的嘔吐物或排泄物污染的食品,常造成大規模群聚事件發生。


此外,人與人之間的接觸也是諾羅病毒的傳播管道,因此民眾在烹製食物時應使用安全的食材來源、食品調理過程應符合衛生條件,病患應在家休息至嘔吐或腹瀉等症狀解除至少48小時後,再恢復上學或工作;若無法請假,也應請其配戴口罩,避免接觸傳染,並注意經常且正確洗手、避免以手碰觸口鼻等衛生習慣,是預防諾羅病毒最重要的措施。


資料來源:單週通報20例!諾羅病毒天冷發威 「這3時期」最危險

2016年11月9日 星期三

類似感冒症狀別輕忽 當心流感致命

苗栗縣政府衛生局分析去年7月至今年4月流感重症及死亡病例,發現不少人以為是一般感冒,輕忽延誤就醫,因嚴重併發症急診,隨即進加護病房,甚至還造成7人死亡,尤其中壯年人逾半,顛覆刻板印象。


天氣入秋早晚溫差大,加上越來越涼,流感逐漸進入高峰期。苗栗縣去年7月至今年4月共發生58人重症、7人死亡,也是歷來最嚴峻疫情。衛生局分析重症、死亡病例資料,提醒民眾注意參考。


衛生局指出,流感、一般感冒大大不同,但很多人分不清楚,開始流鼻水、發燒、喉嚨痛等症狀,認為過幾天就會自然好,沒想到是流感,發生肺炎等併發症,提醒民眾如果有一燒(持續高燒2天以上)、二痛(頭痛、明顯肌肉痠痛)、三疲倦,就需警覺是流感,盡速就醫。


此外,7人死亡病例,其中2人48歲、1人50歲、1人55歲,另3人是老人。衛生局擔心部分中壯年人自恃身強體壯,因此輕忽預防流感,發病也沒有積極尋求醫療,7人中也僅有最年長的86歲死者生前有施打流感疫苗。


衛生局說,接種疫苗是預防流感最有效方法,健康成人接種疫苗將有70%~90%的保護力,老人接種疫苗會降低50%~60%感染流感重症的風險,同時避免80%死亡率。疫苗保護效果會於半年後逐漸降低,加上流感病毒變異性大,建議每年施打疫苗。


今年公費流感疫苗擴大施打對象,如果不符合條件,也可以到醫院、診所自費接種,雖目前疫情平穩,但最好不要掉以輕心,相關資訊洽詢專線037-558100。



文章來源:類似感冒症狀別輕忽 當心流感致命

2016年11月4日 星期五

腸病毒紅色警戒!嬰幼兒發病前兆與預防須知

【華人健康網記者林芷揚/台北報導】腸病毒不是夏天才有!雖然現在天氣轉涼,還是有感染腸病毒的機會,平時應保持良好衛生習慣,尤其學齡前嬰幼兒是腸病毒重症高危險群,爸媽務必特別留意小朋友的健康情形!


腸病毒型別多種 發燒出疹症狀多樣
所謂「腸病毒」指的是一群病毒,有許多種類,每一個種類又可分成多種型別,總計有五、六十型之多。每次感染並痊癒後,只會對這次感染的型別免疫,未來還是有機會感染其他型別的腸病毒。
其中,腸病毒71型容易引起嚴重的併發症,3歲以下的孩子更是重症的高危險群,可能出現腦膜腦炎、肢體麻痹症候群、心肌炎、心肺衰竭甚至死亡。台灣腸病毒的主要流行期間是4月到9月,但秋冬也有少數感染個案,爸媽不能掉以輕心。
年紀稍大的幼童,感染後可能出現發燒、喉嚨痛、口腔潰瘍、手掌和腳掌出疹子與長水泡等症狀,父母容易發現,孩子也會表達疼痛或不適。但是,只能用啼哭表達一切的小嬰兒,萬一也感染腸病毒,爸媽該如何早點察覺異樣?另外,寶寶的感染症狀,會不會和幼兒不太一樣呢?
嬰兒嗜睡不喝奶 小心恐染腸病毒
木生婦產科診所小兒科醫師張馨宇表示,每種型別的腸病毒所引發的症狀各有差異,有些孩子會出疹,有些不會,加上寶寶的症狀通常比較不明顯,家長確實應該提高警覺。如果嬰兒出現嗜睡、不願喝奶、活動力差且合併突發性的呼吸急促、發紺、心跳加速的現象,就有可能是感染了腸病毒!
另外,父母還可以回想,家中是否曾有腸病毒的接觸史。小寶寶感染腸病毒,往往是爸媽或哥哥、姊姊的手上、身上帶有病毒,透過口水、飛沫、觸碰、親吻、擁抱等接觸行為而傳染。因此,家中成員的衛生習慣和居家清潔非常重要。
爸媽在接觸寶寶之前,一定要做好清潔工作、保持衛生,才能降低把腸病毒傳染給寶貝的機會。爸媽在接觸寶寶之前,一定要做好清潔工作、保持衛生,才能降低把腸病毒傳染給寶貝的機會。
酒精殺不死腸病毒 稀釋漂白水才有效
張馨宇醫師提醒,民眾常用來消毒的酒精無法殺死腸病毒,建議改用稀釋的漂白水擦拭家具等物體,才能達到殺死腸病毒的效果。此外,孩子感染腸病毒後的1~2周內,糞便中都帶有病毒,爸媽在清理「大寶」的排泄物時,別忘了注意衛生、確實洗手,才能接觸嬰兒床中的「二寶」,以免傳播腸病毒。
母子可能垂直感染 寶寶出生多觀察
除了人與人之間的傳染,腸病毒也可能發生孕媽咪與胎兒之間的垂直感染。如果孕婦身上帶有腸病毒,可能會傳染給肚子裡的寶貝,因此孩子出生之後,應該在專業醫護人員的協助下特別觀察,確保健康。
支持性療法緩解症狀 提高警覺小心脫水
若嬰兒真的感染腸病毒,由於目前沒有專用藥物,一般只能利用支持性療法幫助緩解症狀,比如退燒、止痛。有時候,寶寶因嘴破而不願意喝奶、吃東西,張馨宇醫師建議,此時孩子喜歡較冰涼、流質的食物,因此可以把牛奶(或母奶)稍微放涼一點之後,再給寶寶喝。
另外,爸媽要多注意小寶貝是否有尿液顏色偏黃,甚至無尿、哭泣卻沒有眼淚的情況,這些通常都是脫水的症狀,可能需要前往醫院打點滴,父母必須多多留心。
提醒家長,想要預防腸病毒,平日一定要勤洗手、常消毒、出入公共場所戴口罩,才能盡量降低小寶貝的染病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