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30日 星期三

打完為止! 12月起開放「全民」施打公費流感疫苗

今年公費流感疫苗600萬劑自10月開打至11/27,接種數已經超過522萬劑,整體疫苗使用率已逾87%。由於接種流感疫苗後至少需2週才會產生足夠保護力,為趕在流感流行前發揮最大防護,疾管署今(29)日宣佈自12/1起公費流感疫苗接種對象將擴大為「全國民眾」,公費流感抗病毒藥劑也增加「家人/同事/同班同學有類流感發病者」。


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12/1開放全民接種後,依目前疫苗使用率估計,1-2週內部分縣市疫苗將陸續用完。此外,疾管署目前已配置公費流感抗病毒藥劑包括瑞樂沙及克流感至全國3千多家合約院所,凡經醫師臨床判斷判定符合公費使用條件者,不須快篩,均可依規定使用公費流感抗病毒藥劑。


2016年11月23日 星期三

單週通報20例!諾羅病毒天冷發威 「這3時期」最危險

記者嚴云岑/台北報導 

國內近期發生多起腹瀉群聚事件,以諾羅病毒感染為主,近一個月共通報47起腹瀉群聚事件,28起檢驗陽性,其中26起與諾羅病毒相關。疾管署表示,諾羅病毒易在冷天發威,中秋節過後、冬天、農曆春節期間都是好發期,提醒民眾應注意個人及飲食衛生,學校及餐飲業應加強管理防治,防範疫情發生。


疾管署疫情中心主任劉定萍指出,近期腹瀉群聚事件發生場所以校園為主,約占61%;其次為餐飲旅宿業約25%,其餘分別發生在醫院、人口密集機構、家庭或補習班等機構場所。


上週急診急性腹瀉監測資料顯示,7至12歲及13至18歲學生族群每萬人口就診率分別為2.72、2.08,均較前一週2.29、1.83上升。此外,上週諾羅病毒通報超過20起,比起夏天一週不到5起多出4倍。


劉定萍說,諾羅病毒群聚事件常透過糞口途徑傳染,傳染途徑包含未保持良好之衛生習慣、和患者密切接觸、接觸或食用患者的嘔吐物或排泄物污染的食品,常造成大規模群聚事件發生。


此外,人與人之間的接觸也是諾羅病毒的傳播管道,因此民眾在烹製食物時應使用安全的食材來源、食品調理過程應符合衛生條件,病患應在家休息至嘔吐或腹瀉等症狀解除至少48小時後,再恢復上學或工作;若無法請假,也應請其配戴口罩,避免接觸傳染,並注意經常且正確洗手、避免以手碰觸口鼻等衛生習慣,是預防諾羅病毒最重要的措施。


資料來源:單週通報20例!諾羅病毒天冷發威 「這3時期」最危險

2016年11月9日 星期三

類似感冒症狀別輕忽 當心流感致命

苗栗縣政府衛生局分析去年7月至今年4月流感重症及死亡病例,發現不少人以為是一般感冒,輕忽延誤就醫,因嚴重併發症急診,隨即進加護病房,甚至還造成7人死亡,尤其中壯年人逾半,顛覆刻板印象。


天氣入秋早晚溫差大,加上越來越涼,流感逐漸進入高峰期。苗栗縣去年7月至今年4月共發生58人重症、7人死亡,也是歷來最嚴峻疫情。衛生局分析重症、死亡病例資料,提醒民眾注意參考。


衛生局指出,流感、一般感冒大大不同,但很多人分不清楚,開始流鼻水、發燒、喉嚨痛等症狀,認為過幾天就會自然好,沒想到是流感,發生肺炎等併發症,提醒民眾如果有一燒(持續高燒2天以上)、二痛(頭痛、明顯肌肉痠痛)、三疲倦,就需警覺是流感,盡速就醫。


此外,7人死亡病例,其中2人48歲、1人50歲、1人55歲,另3人是老人。衛生局擔心部分中壯年人自恃身強體壯,因此輕忽預防流感,發病也沒有積極尋求醫療,7人中也僅有最年長的86歲死者生前有施打流感疫苗。


衛生局說,接種疫苗是預防流感最有效方法,健康成人接種疫苗將有70%~90%的保護力,老人接種疫苗會降低50%~60%感染流感重症的風險,同時避免80%死亡率。疫苗保護效果會於半年後逐漸降低,加上流感病毒變異性大,建議每年施打疫苗。


今年公費流感疫苗擴大施打對象,如果不符合條件,也可以到醫院、診所自費接種,雖目前疫情平穩,但最好不要掉以輕心,相關資訊洽詢專線037-558100。



文章來源:類似感冒症狀別輕忽 當心流感致命

2016年11月4日 星期五

腸病毒紅色警戒!嬰幼兒發病前兆與預防須知

【華人健康網記者林芷揚/台北報導】腸病毒不是夏天才有!雖然現在天氣轉涼,還是有感染腸病毒的機會,平時應保持良好衛生習慣,尤其學齡前嬰幼兒是腸病毒重症高危險群,爸媽務必特別留意小朋友的健康情形!


腸病毒型別多種 發燒出疹症狀多樣
所謂「腸病毒」指的是一群病毒,有許多種類,每一個種類又可分成多種型別,總計有五、六十型之多。每次感染並痊癒後,只會對這次感染的型別免疫,未來還是有機會感染其他型別的腸病毒。
其中,腸病毒71型容易引起嚴重的併發症,3歲以下的孩子更是重症的高危險群,可能出現腦膜腦炎、肢體麻痹症候群、心肌炎、心肺衰竭甚至死亡。台灣腸病毒的主要流行期間是4月到9月,但秋冬也有少數感染個案,爸媽不能掉以輕心。
年紀稍大的幼童,感染後可能出現發燒、喉嚨痛、口腔潰瘍、手掌和腳掌出疹子與長水泡等症狀,父母容易發現,孩子也會表達疼痛或不適。但是,只能用啼哭表達一切的小嬰兒,萬一也感染腸病毒,爸媽該如何早點察覺異樣?另外,寶寶的感染症狀,會不會和幼兒不太一樣呢?
嬰兒嗜睡不喝奶 小心恐染腸病毒
木生婦產科診所小兒科醫師張馨宇表示,每種型別的腸病毒所引發的症狀各有差異,有些孩子會出疹,有些不會,加上寶寶的症狀通常比較不明顯,家長確實應該提高警覺。如果嬰兒出現嗜睡、不願喝奶、活動力差且合併突發性的呼吸急促、發紺、心跳加速的現象,就有可能是感染了腸病毒!
另外,父母還可以回想,家中是否曾有腸病毒的接觸史。小寶寶感染腸病毒,往往是爸媽或哥哥、姊姊的手上、身上帶有病毒,透過口水、飛沫、觸碰、親吻、擁抱等接觸行為而傳染。因此,家中成員的衛生習慣和居家清潔非常重要。
爸媽在接觸寶寶之前,一定要做好清潔工作、保持衛生,才能降低把腸病毒傳染給寶貝的機會。爸媽在接觸寶寶之前,一定要做好清潔工作、保持衛生,才能降低把腸病毒傳染給寶貝的機會。
酒精殺不死腸病毒 稀釋漂白水才有效
張馨宇醫師提醒,民眾常用來消毒的酒精無法殺死腸病毒,建議改用稀釋的漂白水擦拭家具等物體,才能達到殺死腸病毒的效果。此外,孩子感染腸病毒後的1~2周內,糞便中都帶有病毒,爸媽在清理「大寶」的排泄物時,別忘了注意衛生、確實洗手,才能接觸嬰兒床中的「二寶」,以免傳播腸病毒。
母子可能垂直感染 寶寶出生多觀察
除了人與人之間的傳染,腸病毒也可能發生孕媽咪與胎兒之間的垂直感染。如果孕婦身上帶有腸病毒,可能會傳染給肚子裡的寶貝,因此孩子出生之後,應該在專業醫護人員的協助下特別觀察,確保健康。
支持性療法緩解症狀 提高警覺小心脫水
若嬰兒真的感染腸病毒,由於目前沒有專用藥物,一般只能利用支持性療法幫助緩解症狀,比如退燒、止痛。有時候,寶寶因嘴破而不願意喝奶、吃東西,張馨宇醫師建議,此時孩子喜歡較冰涼、流質的食物,因此可以把牛奶(或母奶)稍微放涼一點之後,再給寶寶喝。
另外,爸媽要多注意小寶貝是否有尿液顏色偏黃,甚至無尿、哭泣卻沒有眼淚的情況,這些通常都是脫水的症狀,可能需要前往醫院打點滴,父母必須多多留心。
提醒家長,想要預防腸病毒,平日一定要勤洗手、常消毒、出入公共場所戴口罩,才能盡量降低小寶貝的染病機會。




2016年10月28日 星期五

研究:錯誤時機點運動 心臟病風險暴增

暴怒、心情沮喪時,千萬不要上健身房拼命運動,或在外面做激烈運動,以免心臟受不了。一項大型國際研究發現,當暴怒、心情差時,拼命、瘋狂做運動,一小時內心臟病風險會是平常三倍之多。


運動時機點 影響心臟病風險

規律運動可以促進健康、紓壓,也可幫助預防心臟病,但最大問題在於,很多人平常幾乎不運動、運動量太少。最新研究發現,運動時機點很重要,有些時機點還不錯,但有些時機點就不太適合,錯誤時機點,加上運動太猛烈,就會造成傷害。

上述研究由加拿大麥可馬斯特大學研究團隊主導,研究成果已發表於美國心臟協會所出版的〈循環〉醫學期刊(Circulation)。這項研究含括12461名初次心臟病發作患者,患者資料來自52個國家,平均年齡58歲,其中四分之三為男性。



暴怒+猛烈運動 = 心臟病風險暴增

研究團隊進行問卷調查,詢問這些人在心臟病發作前一小時是否暴怒、心情沮喪,或耗費大量體力運動、活動,研究人員也詢問他們過去幾天同一時段的狀況,以比較不同時機點的心臟病發作風險,並釐清哪些可能是誘發心臟病潛在因素。



研究數據顯示,當暴怒、心情沮喪時,一小時內出現心臟病風險會翻倍,如果心情很差,又加上大量運動、活動,一小時內心臟病發作風險就會是平常三倍之多。此外,研究也發現,下午六點到半夜,心臟病發作風險最大,無論有沒有抽菸、高血壓或肥胖問題,結果都一樣。 暴怒、心情不好 運動適可而止


研究計畫主持人安德魯․史密斯認為,情緒壓力、暴怒、猛烈運動等,都會讓血壓上升、增加心跳速率,這會改變血流,也會減少心臟血液供給,如果動脈已有斑塊,一遇到這些誘因,血管斑塊就可能堵住血管,引發心臟病。


史密斯表示,目前還是建議所有民眾養成規律運動習慣,平常習慣以運動紓壓的民眾,還是可以繼續運動,但如果暴怒或心情很差,就不建議猛烈運動,此時運動量最好不要超過平常運動量,以免增加心臟負擔。


文章來源:研究:錯誤時機點運動 心臟病風險暴增

2016年10月21日 星期五

「健康好站~台北防癌一指通APP」防癌無界限,篩檢好智慧

癌症持續42年位居臺北市市民十大死因之首,104年臺北市因癌症死亡人數計5,025人,較103年增加122人。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為了守護市民健康,提供快速且客製化之癌症防治暨篩檢服務,特地結合民間團體資源,運用市府資訊開放平台,發展臺北市癌症防治暨篩檢服務資訊行動應用程式-「健康好站~台北防癌一指通APP」,讓市民體會「一指滑動,服務到手」。


推動多元防癌宣導管道,提升民眾健康識能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健康管理處林夢蕙處長表示,104年臺北市因癌症死亡人數計5,025人,較103年增加122人,其中男性每十萬人127.1人為女性82.6的1.5倍。依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資料顯示,癌症篩檢不僅可以降低癌症發生率及死亡率,亦可減少龐大醫療費用的支出;臺北市政府衛生局105年1-9月已提供約45萬人接受免費四項癌症(大腸癌、口腔癌、乳癌及子宮頸癌)篩檢,但涵蓋率僅40%。為服務更多市民,臺北市於今(105)年啟動「癌症防治便利網-健康好站」,擴及點、線、面支持網絡,增進防癌資訊及篩檢可近性,以促使市民積極使用免費癌症篩檢資源,落實防癌社區化,健康臺北的願景。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彭國洲主任表示,醫療院所可以為適齡民眾進行定期癌症篩檢服務、提供癌症防治資訊。社區醫療資源與智慧行動產品結合,「健康好站~台北防癌一指通APP」提供民眾便利、快速的e化健康服務,使用搜尋「哪裡可以做」功能、「帶我去」地圖導航指引,提升民眾使用醫療院所服務之效益。有效的癌症防治包括預防、篩檢及治療三大策略,其中預防效益更勝於治療!呼籲市民朋友,應遠離菸、酒等致癌因子,飲食均衡,養成規律的運動習慣及健康減重,並適時釋放身心壓力,更要定期接受癌症篩檢,請市民多加運用「健康好站~台北防癌一指通」APP,進一步瞭解癌症防治及篩檢重要性。


智慧定位「健康好站」,癌症防治資訊便利又即時,提供客製化篩檢服務
臺北市衛生局運用「臺北市癌症防治資料庫」公開資料,連結臺北市「健康好站」(臺北市健保特約醫療院所加入健康好站之院所)資源,並以行動應用程式之網路互動遊戲方式,行銷宣導防癌衛教知識及篩檢活動訊息。民眾只要攜帶健保卡,利用公開資料的智慧定位功能,就可輕鬆搜尋到「離自己最近」的癌症篩檢醫療院所,進一步再依民眾需求選擇不同看診時段或選擇女醫師檢查,均可運用程式內提供之資訊並可以電話聯繫院所掛號,減少民眾搜尋篩檢資源時間,提供客製化篩檢服務。



105年11月前完成癌症篩檢,有機會獲得腳踏車1部

為鼓勵市民定期接受癌症篩檢,臺北市衛生局特別舉辦「健康好站~台北防癌一指通APP」好禮雙重抽活動,第一重:即日起至105年11月30日止,下載APP並於程式中回傳資料即可獲得好禮(數量有限,送完為止);第二重:設籍臺北市且105年已完成大腸癌、口腔癌、子宮頸癌、乳癌其中一項篩檢者,並於程式中回傳個人資料即可參加抽獎,完成4項篩檢即有4次抽獎機會,最大獎可獲得腳踏車1部,歡迎符合篩檢資格之市民朋友踴躍參加。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呼籲市民朋友善加運用「健康好站~台北防癌一指通APP」,以獲得就近、便利的癌症防治服務,成為健康樂活的臺北人。相關資訊請參閱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網站:主題專區/癌症防治/癌症防治便利(http://health.gov.taipei),或撥打臺北市民當家熱線1999轉分機1829洽詢。 


資料來源:台北市政府

2016年10月13日 星期四

宣導接種流感疫苗 祭出乖乖防疫聯名包



乖乖打疫苗,流感不再來!

為加強民眾接種流感疫苗觀念,疾管署推出限量1萬2千份的「白乖乖」防疫聯名包,將提供全國22縣市衛生局,做為推廣流感疫苗接種宣導之用。 



流感疫苗接種 今年較踴躍

根據疾管署最新統計,10月1日至10日為止,公費流感疫苗接種達121萬劑,較去年同期的90萬劑明顯增加。疾管署長周志浩指出,每年秋冬為流感及流感併發重症流行季節,而接種疫苗是預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可減少流感併發重症風險、降低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