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26日 星期四

打針CP值較高!解答「流感疫苗3疑問」...中標不再霧煞煞

流感疫情來勢洶洶!該怎麼辦好?公費流感疫苗已於10月1日開打,流感比起一般感冒更猛烈,嚴重時甚至會致命,因此若民眾屬於公費流感實施對象,表示為流感高危險族群,建議盡早施打,因接種疫苗仍是目前預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


如果還是不幸「中標」了該怎麼辦?

抑制流感病毒的藥物除了吃的克流感(Tamiflu)、吸的瑞樂沙(Relenza),另外還有用打的瑞貝塔(Rapiacta)針劑,皆屬神經胺酶(neuraminidase)抑制劑,可治療A型或B型流感;神經胺酶是流感病毒在感染人體細胞後再感染下一個細胞時所需要的一種酵素,因此抑制神經胺酶可以阻斷病毒的擴散。


2017年10月13日 星期五

糖化白蛋白診治懷孕糖尿病 能改善母嬰健康

妊娠性糖尿病發生率3-10%,台南市郭綜合醫院婦產部主任李耀泰指出,如母親血糖過高會造成胎兒的高血糖、低血鈣症、高膽紅素血症、心肌肥厚、畸形、巨嬰、肺成熟延遲、甚至死胎等問題,而母親亦易有傷口感染、子宮收縮不良、肩難產、產後大出血等風險,糖化白蛋白來監控糖尿病的趨勢,為新的檢查方法。


李耀泰主任認為,空腹和飯後的血糖值是監控血糖較好的依據,但需常常檢查,麻煩且不適,患者順從性低。糖化血紅素是臨床最常用的血糖控制標記,正常值少於6.5%,可反映檢前3個月的血糖值。但糖化紅血素會受紅血球生存時間的影響不甚可靠,最近有改用糖化白蛋白來監控糖尿病的趨勢,為新的檢查方法。


2017年10月4日 星期三

全力搶救中風!把握黃金一小時 注意FAST症狀

有人說,腦中風能夠讓一個人的人生,瞬間從彩色變成黑白,因為它總是來得快,卻又走得不乾脆,若沒處理好,未來將會有許多後遺症,造成日後種種不便,生活品質大受影響。


除了平日做好預防,若不幸發生腦中風,時間上的搶救更是重點所在,就讓臺中榮民總醫院中風中心主任陳柏霖來向大家說明。


2017年9月29日 星期五

二尖瓣修補術 心臟二尖瓣閉鎖不全治療主流

治療心臟「二尖瓣」閉鎖不全,目前的趨勢主要做二尖瓣修補,成大醫院心臟血管外科醫師胡祐寧指出,二尖瓣修補優於二尖瓣置換的好處,包括較低的手術風險、可保留較好的左心室功能及是讓病患免於置換人工瓣膜後的副作用,且長期預後與一般人無異。


胡祐寧醫師舉案例說明指出,55歲的林女士,在6年前開始出現呼吸困難,睡覺躺平及運動時尤為嚴重,已影響到她的睡眠與務農工作,被診斷為嚴重心臟二尖瓣閉鎖不全,考量手術的風險,病人對外科手術治療猶豫不決,選擇藥物控制,但心衰竭症狀並未改善,且6年來更有加重趨勢,甚至連平時散步都已出現呼吸困難的情形。

病人6年來固定接受心臟超音波追蹤,二尖瓣閉鎖不全的情形越來越厲害,且肺動脈壓逐漸升高,甚至與周邊動脈血壓一樣高,胸部X光片中能看見明顯變大的心臟及鼓脹的肺動脈血管,因心臟症狀嚴重到讓病人最終願意接受手術治療。

2017年9月22日 星期五

流感季要來了...疫苗10月開打 「9大族群」一定要接種

流感季要來了!最重要的預防措施還是施打流感疫苗,且高齡者要再加打肺炎鏈球菌疫苗。另外,今年台北市政府為減低肺炎鏈球菌對高齡者的危害,特別撥預算購買肺炎鏈球菌疫苗,提供設籍台北市65歲(41年次)至74歲(32年次)民眾到醫療院所施打。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鍾鎮鴻指出,今年流感疫苗仍然和往年一樣從10月1日開始施打,直到疫苗用完為止,主要施打對象分為9類。另外,民國31年次(含)以前出生民眾,可以同時接受肺炎鏈球菌疫苗的接種,但以前曾接受公費疫苗者,不必再接種。

【流感疫苗施打對象】
1.出生滿6個月以上至國小註冊就學前幼兒。
2.106學年度第一學期註冊國小、國中、高中、高職或五專1-3年級學生、少年矯正學校及輔育院學生。

3.50歲以上成人,符合條件為民國56年次(含)以前出生的國民。

4.具有潛在疾病者,且符合「高風險慢性病患或BMI≧30者、罕見疾病患者和重大傷病(健保卡內具註記或領有重大傷病證明紙卡者)」條件之一。

5.孕婦及6個月內嬰兒父母。

6.幼兒園托育人員及托育機構專業人員。

7.醫事及衛生等單位防疫相關人員。

8.具執業登記醫事人員、醫療院所非醫事人員以及衛生單位防疫相關人員。

9.禽畜養殖等相關行業工作人員、動物園工作人員及動物防疫人員。

文章來源:流感季要來了...疫苗10月開打 「9大族群」一定要接種

2017年9月7日 星期四

家有半歲以下兒 爸媽今年10月可公費打流感疫苗

嬰幼兒是流感的高危險群,但6個月以下的寶寶不適合接種疫苗,為了保護嬰幼兒,疾病管制署今(7)日宣布,今年的公費流感疫苗接種對象新增「6個月內嬰兒之父母」及「幼兒園托育人員及托育機構專業人員」兩類,估計約25萬人受惠。

今年公費流感疫苗將在10月份開打,和去年一樣總共準備了六百萬劑,不過今年疾管署決定再新增兩類民眾可以公費接種,分別是「6個月內嬰兒之父母」及「幼兒園托育人員及托育機構專業人員」。

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嬰幼兒是流感的高危險群,但由於6個月內嬰兒免疫系統不成熟,還不適合接種流感疫苗,希望讓爸媽接種來間接保護寶寶健康;至於托嬰中心、幼兒園等場所的小朋友多,容易發生流感群聚,所以今年也增加幼托機構人員可公費接種流感疫苗,進一步保護幼童不受流感威脅。預估將各約有20萬人及5萬人受惠,10月1日開打後將列為重點優先接種對象。


2017年8月31日 星期四

小姊妹染腸病毒...嘴巴潰瘍長水泡 開學季恐爆感染潮

中、小學即將開學,恐進入腸病毒高峰期!台中市一對8歲、1歲半的陳姓姊妹,嘴巴及四肢相繼出現潰瘍與水泡,嚇壞媽媽,經童綜合醫院小兒科檢查後,確診為典型的腸病毒手足口症,而姊姊應該是被妹妹所傳染。

兒童醫學部小兒感染科高佳慧醫師表示,最近氣溫不斷飆高,腸病毒疫情也增溫,最近2週門診常見腸病毒患者多為罹患腸病毒手足口症,10人即有1人確診為腸病毒,兒童病房4分之1患者皆因腸病毒症狀嚴重而住院治療。

高佳慧指出,台灣地處亞熱帶,全年都有感染個案發生,夏季更是每年腸病毒高峰期,多數腸病毒感染無明顯症狀,有些只出現類似一般感冒的輕微症狀,常見症狀以手足口病及疱疹性咽峽炎為主,5歲以下幼兒較會出現反覆高燒,咽喉水泡潰瘍、無法進食等症狀,若出現嗜睡、嘔吐、心跳快、肌跳躍反射等腸病毒重症症狀,嚴重可能危及生命。

腸病毒手口足症一般由A族克沙奇病毒及腸病毒71型感染所引起,特徵為發燒及身體出現小水泡,主要分布於口腔黏膜及舌頭,其次為軟顎、牙齦和嘴唇,四肢則是手掌及腳掌、手指及腳趾以及屁股周圍。小病患常因口腔潰瘍無法進食造成脫水,須住院治療,病程約5~7天。疱疹性咽峽炎則由A族克沙奇病毒引起,特徵為突發性發燒、嘔吐及咽峽部出現小水泡或潰瘍,病程為3~5天。

高佳慧呼籲,許多案例都是兄弟姊妹互相感染,家中若有一孩子罹患腸病毒,進行居家隔離時須注意同一家人相互感染問題,大人與幼兒都要勤洗手,並用稀釋漂白水消毒環境;九月開學後,因群聚感染影響,國小以上學童常將病毒帶回家中傳染給年幼弟妹而不自覺,恐造成另一波感染高峰,須特別注意保持手部衛生。

此外,最近流行的腸病毒手足口症多有嚴重皮膚大面積水泡情形,高佳慧提醒家長不要恐慌,多半會自行痊癒不會留疤,應避免讓孩子抓破水泡,以免水泡內的病毒傳染給其他人或傷口感染細菌,造成蜂窩組織炎等併發症。

資料來源:小姊妹染腸病毒...嘴巴潰瘍長水泡 開學季恐爆感染潮